種籽萌芽緣起不滅

 

文/林潤崧

我們相信社會要能變好,其實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來付出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承擔起一份責任,貢獻一份力量,那麼凝聚起來,就是一股沛然龐大的改變動力。而這股改變力量的動力來源,就是人願意面對自己的生活、自我檢視和激勵,從自己的改變做起。

因此,『種籽工程』在2001年初即醞釀發起,鼓勵社會不同階層的不自私生命將意願化為行動,讓社會出現改革的契機,並且持續下去,使人人都能以愛心代替仇恨、以關懷負責取代自私埋怨、以行動代替批評,如此新的個人生活品質就能促發周圍環境走向良性的循環。

以行動來說話

如果我們想要收穫,必須親自去播種;如果想要有大豐收,必須親自花更多時間去耕耘。在『種籽工程』裡,沒有自私埋怨,只有關懷負責;沒有命令威脅,只有志願樂意。

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命本來就像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生命都加入了不同的色彩,豐富人生。『種籽工程』採取生命教育的題材,結合在生活中,讓每個參與的人都能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用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分秒。

「第一天來到這裡,看到時間表就是一張白紙,我嚇了一跳,後來經過老師的解釋,知道我們有責任將這張白紙計劃成自己想要的生活表,我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學員溫明錫說,「我們要自己決定起床、吃飯、休息、上課時間,更重要的玩樂時間也是由我們自己決定。」

「這種完全由學員自行決定的方式,是『種籽工程』的特色,通過學員們的自發性決定,他們會自己達到目標,完全不用我們操心。」『種籽工程』創辦人林潤崧表示,他也是國際道德重整會的全時不支薪志願工作者,「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聽話,其實不聽話的是家長本身,因為只有不聽話的家長才會教出不聽話的孩子。如果每個家長都懂得反省,教育出來的孩子又有誰不懂得反省?如果現在的孩子都能比大人多一分的寬容,孩子的未來必定充滿喜悅。」

輕鬆學習自在省悟

理論說多了,就會淪為紙上談兵;行動做多了,就會流於形式。人要學會拿捏,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收。面對生活難題時,不能一昧怪責。

有一回 ,因為制水,讓所有參與者苦哈哈,50多人沒水用可想而知,還有人洗澡到一半,頭上還帶著肥皂地跑出來大叫「沒有水啊,怎麼辦?」。

「我拋下一句話給學員:『遇到制水時,而且大家都要用水,我們有沒有甚麼辦法可用?大家去開會商量吧。』後來學員們開會有了3個決定;1,不過度運動,以免流汗;2,不洗澡,只抹身,節省剩餘的水;3,到附近居民處支水。這不是工作人員的決定,而是一群只有14歲到20歲的年輕人的決定。」

當時才14歲的陳行傑說:「沒有水時,要沖涼也沒辦法。浪費水就像浪費生命一樣,水也像時間一樣,一流走就沒有了。沒水時,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找水,我希望幫忙別人也有水沖涼,因為這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

廚房是學員在『種籽工程』中學習最多的場所,走進廚房,就是一個戰場。在裡面,戰火騰騰,每個人都在爭取時間完成自己的任務。每天,大家都有一個任務,即是使用有限的經費,滿足所有人的口腹;每天晚上,學員就要自行計劃第二天的菜單,在早上時派遣『買菜人』到早市去討價還價,購回所要的原料。之後,要自行決定如何去分工合作,從洗菜到切菜,從烹飪到上桌,從準備到清潔工作都由學員一手包辦。

這些從沒進過廚房的年輕人,總是能將變出許多有趣且創意無窮的佳餚,讓人不禁懷疑何以家居生活會把一個孩子的創意100變成創意0蛋?原因在於家長都不讓孩子參與,不讓孩子從挫折中看到可以改進的地方。

聆聽內在發現真我

每個人都有安靜的能力,偉大的事物皆從靜諡中開始,期待但不強求。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三個境界;第一層境界,謂「自然階(Nature Stage)」,做為「人」的種種需求及對生活的要求能不能滿足,決定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這個階段中打轉;第二層境界,謂「道德階(Moral Stage)」,當人具備思考的能力,且決定從淨化自己的生命開始,常常針對自我做出道德標準的檢視,以改善個人的生活品質,即進入道德階的層次;第三層,謂「心靈階(Spiritual Stage)」,當淨化的工作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自內心深處將能引領出一股清流靈感,許多靈修士或宗教士皆能體會此一境界,達臻此階段的人士,即是眾所皆知的聖人、聖士。

學習的路途是漫長且遙遠的,經由練習人人皆可從自然階進步到心靈階。『種籽工程』秉持著人之本善,人皆有其光明面的道理,鼓勵所有參與者學習聆聽內在良知,同時發現自己的內在良能,將能力奉獻給社會。

「聆聽良知的練習對自己帶來改變,例如:我不再關閉自己的心、我已經能和大家玩在一起,想做就去做。」15歲的馬雅琪表示。

「以前我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但是開始聆聽良知後,我自己也變得沒那麼固執了,也能分辨出黑白是非。」從13歲開始就接觸『種籽工程』系列活動的徐財偉說,「二年前,我還是個毛頭小子,當時我根本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目標,只會天天在發呆而已。從我學習了『種籽工程』的課程後,我知道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弱點,有了勇氣,也比較大膽了。」

一個孩子若從小就開始練習聆聽內在,就能養成自發自省的能力。自然在面對危機時,也以泰然處之,這股偉大的力量,人皆有之。若能結合這股力量,社會的問題又豈能不解呢?

非營利活動

『種籽工程』的所有活動皆以非營利模式來舉行,其宗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實報實銷的財政報告,為社會大眾做一個完整的交待。任何捐款以及活動贊助,皆有其明白清楚的細目。

『種籽工程1』是單一所學校學生的活動,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集合部份有潛能的學生進行生活及生命教育訓練,利用假期時間共同生活,體會互助合作的生活經驗。由於只是單一學校的學員,也因為太過熟絡以導致進行上的困難。

因此,『種籽工程2』便與星洲《學海》合作,進行一個較大的挑戰,公開招收雪隆地區各地的學校學生,同時亦取得非常完滿的成功。第1屆及第2屆的『種籽工程』僅屬於五天四夜的活動,從這兩屆的活動經驗我們取得非常強烈的共識,這五天四夜其實是不足的,『種籽工程』的課程是朝向十天九夜的課程設計而成,因此要達臻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增加活動天數。因此自2004年的『種籽工程3』開始,活動天數提昇自七天六夜。

「活動成本常常是大於盈收,特別在舉辦青年營隊時,更入不敷出。於是,我們想到了一個法子:以活動養活動,舉辦成長讀書會所得收入,在扣出一切的行政開銷後,將10%儲入『種籽基金』,為活動做更完滿的準備。」林潤崧說,「就像『種籽3青年領袖種籽體驗營』,我們期望有36名學員參加,最後只有11位報名,還有1位缺席,已明知道會虧,我們還是堅持要辦。這就是一種投資,我們超支了1000多令吉,但學員的回饋,卻是超值的。」

林潤崧表示,「『種籽4發現真我生命體驗營』,從實踐生命教育的精華開始,讓改變的種籽在個人的內在中醞釀發芽,這屆的活動則著重在培訓已經參加過『種籽工程』的學生,再深入培訓他們打開對生命的好奇及學習心。」

第5屆『種籽工程』由於正面臨道德重整成立AKASHA社群學習中心之際,最終被迫面臨流產的局面,無法舉辦成功。

經過一年蟄伏,2006年的『種籽6工程』更有活力,來自西馬各地的學員一共45人相聚7天,共同探討生命的真義,主題為「找尋生命失落的那一部份」,引導學員們深入發現生命的深度與寬度。

第7屆『種籽工程』於2007年12月9日至15日舉辦。主題為「讓自己成為明日的改變」,招收49名學員將生命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以提昇個人對生命改變的意願,為家庭及社會付出一份心意。

第8屆『種籽工程』,於2008年12月14日至20日舉辦。主題更新為「今日的改變,明日的希望」。經過過去數年的經驗,我們總結出7人一組,分成7組的模式最恰當,因此依然延續49名學員的模式,將這個活動再次帶上高峰,影響更多新進種籽。

第9屆『種籽工程』,將於今年12月13日至19日同一個點舉辦,主題是「遇見100%的自己」,透過56新進種籽,分成8組進入一個全新挑戰模式,超過三分之一的工作坊將在不影響主旨架構下做出新改變,如此一來既能附合舊學員新學習以及新學習創意吸收的最高目標。

第10屆『種籽工程』也將落在2010年12月18日至12月26日,一共九天八夜,體驗營課程從12月18日至24日,而後三天則屬於新舊種籽大聚會的深耕營。我們打算發帖邀請第1屆至第9屆的學員回營,共同思索『種籽工程』的未來10年。同時共同思索成立『種籽』青年培訓中心建築委員會,以眾志成城之力量,落實以青年力量完成的第一所專業培訓青年種籽生命教育的訓練中心。

第11屆『種籽工程』於2011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一共七天六夜,體驗營主題是「YO!你的名字叫未來」,以實踐青年對生命的重視,重塑過去,49名學員展望未來的大方向,融合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死教育以及體驗教育的“三生一體”營隊概念,為馬來西亞首創的生活營隊模式。

第12屆『種籽工程』於2012年12月15日至12月22日,一共八天七夜,主題:YO!我們的愛很大。增加一天的營隊活動,強化了49名青年與社會的交流,同時也加長了田野服務的一些特長,讓參與者從與人接觸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的愛。

第13屆『種籽工程』於2013年12月14日至12月21日,同樣是八天七夜,主題:我的未來我做主。我們再次做出很大的改變,除了一些很有效果的課程保留,也加入了更深入的個別單元活動,維持整體生活精神,並加強與青年的交流互動,讓青年朋友可以為自己的未來做出展望。

第14屆『種籽工程』於2014年12月13日至12月20日舉辦,八天七夜,主題:超越另一個自我。新種籽與舊種籽的相聚在本屆會期裡看見彼此,超越彼此之間的另一個挑戰,共同在扶持的環境下,一起超越另一個自我。

第15屆『種籽工程』於2015年12月12日至19日舉辦,維持八天七夜的長活動期,主題:全新的你,全新的我;深入個人內在成長、挑戰生命的不可違抗、提昇生活的品質等方面的內容。

第16屆『種籽工程』於2016年12月10日至17日舉辦,八天七夜,主題是:勇敢做自己。生命裡所發生的許多事件常常擁有發人深省的功能,我們是否可以從中看見自己可以努力的部分,進而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一個人、超越自己的局限,讓生命更完整。

第17屆『種籽工程』於2017年12月16日至23日舉辦,同樣是八天七夜,主題著重在:奔跑吧!生命。生命的價值不在擁有,在於使用;生命之力來自父母,但社會裡有太多的問題,含了個人與家庭、婚姻與家族,甚至大到足以影響國家的發展及文明。

第18屆『種籽工程』於2018年12月15日至23日舉辦,主題著重在強化第17屆的活動重點,為「翻滾吧!生命」。我們大膽地再提增一天的活動時間長達九天八夜,目的是因為生命的學習僅僅在短短的九天需實在是一個太挑戰的任務,我們如果不能運用更長的時間來面對自己,今後在生活上所產生的問題,都會是來自生命問題的挑戰。因此採用更長時間較輕鬆的模式作為學習的要點。

第19屆『種籽工程』於2019年12月14日至22日舉辦,主題是「我就是改變」,活動內容著重在「改變從自己開始做起」,並能將改變的信念推廣自己的家園、社區、組織、公司,乃至於國家、世界等。活動繼續沿用九天八夜的時程,俾使參與者能夠以一個更穩定、安和的學習時間與空間,成為一個真實真正的全人。

2020 年 3 月伊始,馬來西亞爆發新冠肺災 Covid-19 疫情,將所有人的生活步驟全部打亂,多次的控管讓全國人民必須重新適應生活行程與習慣,原來要在 2020 年舉辦的第 20 屆種籽工程,也被迫停辦兩年,並二度展延到 2022 年 12 月進行。

第 20 屆『種籽工程』落實在 2022 年 12 月 14 日至 23 日舉辦,並且將延長一天到 10 天 9 夜,由於是第 20 屆,一項活動能夠落實 20 年(超過),也實在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故主題設定在「相約.20」,24名參與者著重在「生命需要更多的互動中」進行交流,疫情後我們更需要重新啟動對生命的認識,疫情雖然緩和下來,畢竟還沒有過去,故,重新與生命做連結將會是本屆隊的最大的體驗活動。

創辦人林潤崧表示,第 20 屆種籽工程是青年種籽領袖生命教育體驗系列的最後一屆,也是一場收官活動。他希望藉著 20 多年的經驗,能將種籽工程的概念延續到新設計的活動,在 2023 年推出不一樣的生命教育營隊活動。敬情期待最後活動的宣傳。

後記

活動進行到尾聲,已超過了 20 個年頭。『種籽工程』自第一屆舉辦迄今,做了數次的大調整,目的無他,只希望能將資源更妥善地運用以及製造更多可能性予所有的參與者,讓所參與者無論在生存本能、生死哲學、生命成長、生活品質各方面都皆能有所增值。